34号军事室 第一视角 独家原创 夜幕降临,大地一片祥和,兴奋的孩子们迫不及待放起了鞭炮和烟花。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,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大队长郭大伟驾驶战机起飞。 在郭大伟和战友的日常飞行视野里,他们常常能看到民航飞机从战机上方掠过。在不同高度,民航飞机和军机会产生一个“交会”的瞬间,然后又在各自的航路上继续前行。 这样的“交会”,在这个万家团圆的节日,更加意味深长。 1500小时有多长 夜色如墨,郭大伟驾驶战机飞向远方,飞向少年时无数次仰望的高度。 小时候,每次看到飞机在天空留下的那道“白烟”,郭大伟总要驻足,抬头,凝望,出神。那时候,他常常想:“那该有多高啊!在天上看地面,一定是非常不一样的风景!” 后来,郭大伟成了一名战斗机飞行员,战机成了他的翅膀。无数次从高空俯瞰神州大地,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风景,郭大伟越发热爱自己的职业,越发感到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的幸运和幸福。 郭大伟15年的飞行生涯,也是中国国产战机飞速发展的15年。这15年中,歼-6战机光荣退役,歼-20战机展翅高飞。如今,郭大伟的飞行时间已经超过了1500小时。 1500小时有多短? 那些在空中铆着劲、咬着牙、拼着命的时刻,那些流着汗、忍着泪、擦着血的日子,转瞬即逝。过去的艰辛,此刻化作成了记忆中的吉光片羽。 1500小时有多长? 在这1500多小时中,郭大伟飞过歼-7系列多型战机,飞过歼-11系列多型战机。如今,他驾驶着更为先进的歼-16战机。一次又一次,他和战友在战机强烈的轰鸣声中,感受着祖国强大的心跳。 1500小时,郭大伟一次次飞向东海、飞向南海,一次次飞向雪山、飞向大漠……他越飞越高,也越飞越远。他的航线,在祖国的上空密密交织成一张保护网。 “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,你飞得越远,离祖国就越近。”郭大伟说,“正如同此刻,为了机翼下的这片万家灯火,我愿意付出一切。” 这是一个团队的“飞行” 此刻,璀璨的烟花映照着夜空。 此刻,飞行在那道熟悉的航线上,郭大伟并不孤单。某种意义上,这是一个团队在“飞行”。 此刻,某机场战斗值班室里,机械技师武景磊正安静地等待着战机返航。发动机的轰鸣声,是武景磊最熟悉的声音。几乎每一天,他都待在离战机最近的位置,目送着战机飞走,又迎接着战机回家。 有时候,望着天空留下的航迹,武景磊觉得,“战机在飞行,就像自己也在飞行,挺满足”。 朝夕相处,武景磊记得维护过的每一个战机的特点。他的等待和守候,让飞行员们格外安心。 去年年底,郭大伟等一批飞行员外出执行任务之前,武景磊和其他机务官兵细细将所有准备执行任务的战机维护了一遍。目送战机升空时,他忍不住操心,“那边的战友们一定要照顾好这些战机啊!” 此刻,机场格外安静。 哨兵陆羽伫立在机棚角落。身旁,几个机棚已经空了。风从几个机棚之间穿过,猎猎作响。陆羽的心跟着已经看不见的战机,一起飞向远方。 这些年,陆羽从飞行员的脚步和战机起飞密度中,明显感觉到训练任务越来越重,训练强度越来越大。那种使命感,实实在在压在这支部队每个人的肩头。 几乎每年春节,他都会主动要求站哨。“让别的战友和家人说说话,挺好的。”陆羽的话语中透着平静。 归航,向着家的方向 望着战机座舱外的满天星斗,飞行员郭大伟突然有点想家了。 今年过年,郭大伟一家三口分了3个地方——自己留队执行任务,儿子被送回老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,妻子独自一人在驻地的家里过年。 郭大伟的家原先安在县城,后来搬进了部队家属院。“现在发现,搬不搬没什么两样。”郭大伟说。即使住得再近,他们也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。 “飞行,就意味着漂泊。”这是战友魏玉成说过的一句话。 对此,飞行员李剑也有同样的感受。因为任务繁忙,他一年只能回一次家。每次打电话,家人都会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,不用担心,要好好工作。 有时,父亲也会跟他说心里话:“我们生了病告诉你有什么用?”听了这话,李剑心里异常酸楚:“我总以为父母、妻儿会做得很好,其实他们也有很多难处,只是从来不跟我说。” 有太多的话不能说,有太多的话说不出口。飞行员们能做的,只是在落地之后给家人报一声平安。 一起生活了几十年,李剑的爱人早已习惯了入睡时把手机调成震动模式握在手里。报平安的短信发过来,手机震一下,她就知道丈夫已经安全落地,可以安心睡觉了。 郭大伟30岁生日时,父亲送给他一篇《寄子语》:“儿子,自从你上空军航空大学那天起,爸已明白你不属于爸啦,但家永远是你最安全的机库,我和你妈永远是你最忠诚的地勤……” 父母们都明白,当子女选择成为一名军人,他便不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,而是国家的卫士。 归航的时间到了。郭大伟驾驶着战机穿过层云,地面建筑渐渐清晰。不知多少次,返回单位机场,他都能看到外场楼顶“人人都是杜凤瑞”7个红色大字。 60多年前,年仅25岁的杜凤瑞杀入敌群,一连击落两架敌机,最终遭敌袭击血洒长空。空军授予杜凤瑞“空军英雄战士”荣誉称号,并将杜凤瑞生前所在中队命名为“杜凤瑞中队”。 今天,“人人都是杜凤瑞”成了旅里每一名官兵的口号。每次夜间归航,这7个字就是黑暗中最显眼的标志。 “那是回家的方向。”郭大伟说。 版式设计:梁 晨 上图:闻令而动,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战机准备起飞。 胡鸿宾摄 下图:春节临近,第76集团军某陆航旅组织跨昼夜飞行训练。 吴 震摄 |